滨海供电:带电迁改线路 保障居民“零感知”用电

阅读:0 2025-08-18 16:45:00

8月16日清晨5点,天刚蒙蒙亮。在滨海县新安小街,国网滨海县供电公司的25名电力工人已经集结完毕,准备开始一项重要任务:对10千伏新慧线进行迁改施工,当天的计划是完成16项带电作业工作。

这项工作的起因源于7月上旬,滨海县东坎街道负责人联系了滨海县供电公司,提出新安小街路面狭窄,特别是逢集市时人流密集,通行不便,存在安全隐患。为改善这一状况,东坎街道计划拓宽路面,但需要将路边的7根电杆进行迁移。这不仅是为了美化街面环境,更是为了方便周边居民和往来采购的群众日常通行。

迁改线路本身是一项常规工作,但这次面临一个关键挑战:10千伏新慧线沿线连接着200多户居民和商铺。如果采取传统停电作业方式,势必会严重影响这些用户的正常生活与经营。如何做到既完成迁改,又让居民几乎感觉不到用电的变化?滨海县供电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“带电作业”方式,确保线路全程“不停电”。

清晨5点整,作业准时启动。现场的核心保障设备是一辆大型发电作业车。它迅速接入电网,作为临时电源,承担起10千伏新慧线的供电负荷,确保电流持续稳定地输送到用户家中。与此同时,两辆橘黄色的绝缘斗臂车也分别就位。经验丰富的4名带电作业人员穿上全套绝缘防护服,乘坐绝缘斗臂车,平稳地升至十余米的高空。他们的目标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,安全地将需要迁改的线路部分进行断开,并与新架设的线路完成精准搭接。

高空中,作业人员全神贯注。厚重的绝缘服在初秋的清晨也很快被汗水浸透。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极为谨慎:检查绝缘遮蔽措施、使用专用绝缘工具小心地剥离导线绝缘层、进行线夹安装和导线搭接……地面上,工作负责人和安全监护人员仰头紧盯,通过对讲机不断沟通指令,确保高空操作万无一失。整个带电搭接过程,如同在高压线上进行“微创手术”,要求极高的精准度和安全保障。
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。随着太阳升高,新安小街也渐渐热闹起来。沿街的住户陆续起床,做早饭开店铺、送孩子上培训班,集市上开始有人流聚集。人们照常生活、经营,电灯明亮,电器运转正常,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头顶高压线上正在进行的紧张作业。一位早起买菜的居民路过,抬头看到高空中的作业人员,说道:“这么早就开始干活了?辛苦你们了,大热天的。”这正是供电公司所追求的“零感知”目标——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完成电力设施改造。

在发电车持续供电的保障下,在两辆带电作业车和地面人员的协同配合下,16项工作按计划安全高效地完成。中午时分,阳光变得炙热,工人们的工作服已被汗水反复湿透,但手中的工作没有丝毫松懈。

下午1点,随着最后一项线路搭接工作顺利完成,本次10千伏新慧线迁改工程宣告结束。发电车停止运行,带电作业车缓缓降下绝缘斗臂,高空中的作业人员安全返回地面,脱下绝缘服时,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。整个施工过程历时8小时,成功实现了对200多户居民和商户的“零停电”目标。

张弦 郭林森

相关推荐
返回顶部